第一卷 第475章 关于试验区的考虑-《权势巅峰:分手后,我青云直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但是……”

    张林看了一眼郑仪,声音压低了些。

    “市委那边,有些同志觉得,这个试验区涉及面广,改革力度大,政治性强,应该由市委牵头,成立领导小组,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,这样才能体现市委的高度重视,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。”

    郑仪心中了然。

    这其实就是党政主导权之争的微妙体现。

    虽然现在强调党政同心,但在具体工作中,由谁主导,背后牵扯的是权力格局和利益分配。

    张林作为市长,自然希望政府能主导这块“大蛋糕”。

    但郑仪作为市委书记,也必须考虑如何确保市委对重大战略的掌控力。

    “你的看法呢?”

    郑仪没有急于表态,而是想先听听张林的意见。

    张林似乎早有准备,坦然道:

    “郑书记,我认为,无论是市委主导还是政府主导,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这件事办好。”

    “我个人倾向于,成立一个由您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,负责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,下设一个实体化的执行机构,比如‘试验区管委会’,放在政府序列,由一位得力的市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,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落实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,既体现了市委的坚强领导,又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执行优势。关键是……这个管委会主任的人选,至关重要。”

    张林巧妙地将矛盾焦点,从“谁主导”转移到了“谁来干”上。

    郑仪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张林这个思路,比较务实,也符合常规做法。

    既维护了市委的权威,也给了政府足够的操作空间。

    关键在于,那个具体操盘的“管委会主任”,必须是一个有能力、有魄力、并且值得信任的人。

    “嗯,这个思路可以考虑。”

    郑仪表示了初步的认可。

    “领导小组的规格要高,我亲自担任组长,你来担任第一副组长,相关常委和副市长作为成员。”

    他先定下了领导小组的基调。

    “至于这个管委会主任……”

    郑仪沉吟了片刻,目光看向张林。

    “张市长,你长期在明州工作,对干部情况比我更熟悉。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?”

    他把这个提名权,主动交给了张林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信任,也是一种试探。

    他想看看,张林会推荐什么样的人。

    是会推荐他自己的亲信?

    还是会从工作出发,推荐真正有能力、有闯劲的干部?

    张林显然也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会儿。

    “郑书记,这个人选,确实需要慎重。”

    “既要懂经济,又要有改革锐气,还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我初步考虑了几个人选,比如发改委主任老赵,经验丰富,稳重可靠;比如高新区的党工委书记,有开发区工作经验……”

    他列举了几个常见的、也是比较稳妥的人选。

    郑仪听着,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这些人选,能力或许不错,但总感觉……少了一点他想要的“闯劲”和“突破性”。

    这个试验区,是要“杀出一条血路”的,需要一个敢于打破常规、能够承受压力的“闯将”。

    张林似乎看出了郑仪的犹豫,他话锋一转,提出了一个让郑仪有些意外的人选:

    “郑书记,其实……还有一个选择。”

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“陈匣同志。”

    “陈匣?”

    郑仪微微一怔。

    陈匣是他从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岗位上,派到临川县挂职副书记的。

    原本在他的规划中,是希望陈匣在临川锻炼一两年后,接任县长,然后顺势接替刘航,成为临川县委书记。

    这是他培养年轻干部、优化县级领导班子结构的一步棋。

    让陈匣去负责试验区?

    这打乱了他原先的部署。

    张林解释道:

    “郑书记,我是这么考虑的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